中共遂宁市委遂宁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构建“4+6”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0-07-21

       为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4+6”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川委发〔2020〕10号)精神,现就我市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对标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突出特色,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原则,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构建具有鲜明遂宁特色的“4+6”现代服务业体系,奋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川渝开放合作新高地、现代综合交通物流新枢纽、知名特色康养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提供坚强支撑。

  (二)主要目标。2020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实落细“六稳”“六保”,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尽可能降低疫情对服务业的冲击,力争完成全年服务业增长6%的目标任务。到2022年,服务业水平大幅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增加值比重、税收比重、从业人员比重分别达42%、56%、55%以上;全市服务业发展总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逐步实现我市三次产业结构向“三二一”转变,基本构建起特色鲜明、门类齐全、支撑有力、协调配套的“4+6”现代服务业体系。

  二、加快构建“4+6”现代服务业体系

 (三)提升发展四大支柱型服务业

  现代物流。力争物流业总收入达1000亿元,年均增速达10%。推进物流降本增效,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到14.5%左右。加快遂宁港和安居机场建设,开通“成遂渝—遂钦”班列。培育冷链物流、粮食物流等特色行业物流。加强物流供应链管理,推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全国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建设。

  文化旅游。旅游总收入达740亿元,年均增速达12%。加快推进丝路奇幻城、圣平岛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打响遂宁观音湖荷花节等文化节会品牌。争创天府旅游名县、省级文旅特色小镇、国家级休闲品牌。推进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

 商业贸易。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10亿元,年均增速达10%。鼓励陶德砂锅、打渔仔、万禾超市等商贸流通企业加强品牌化建设,创新营销模式,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持续开展绿色商场创建工作,扩大农产品消费。深入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等市场拓展活动。

  金融服务。力争金融业增加值达70亿元,年均增速达3%以上。增强金融市场服务功能,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遂宁银行在成都等市外建立分支机构。提升遂宁高新区金融小镇、河东二期金融中心集聚辐射功能,积极吸引各类金融机构高度集聚,力争建设全国性(区域性)运营基地和数据中心。

  (四)加快发展六大成长型服务业

  科技信息服务。力争总收入达1亿元,年均增速达10%。深化人工智能、5G、大数据、科技金融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培育发展研发设计、信息资源、创业孵化、检验检测认证、综合科技服务等业态。推进遂宁高新区科技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一批科技创新研发平台。推进遂潼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创新人才团队支持计划。

 商务会展服务。力争总收入达100亿元,年均增速达25%。加快构建与成都、重庆接轨的商务服务体系,打造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支持远成物流主题园(中国物流论坛会址、中国物流与采购论坛会址)完善功能,加快遂宁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培育打造物博会、巴蜀休闲产品博览会、“遂宁鲜”年货节等会展品牌。

  人力资源服务。力争总收入达30亿元,年均增速达10%。探索建立区域性专业性人力资源市场,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建立一批人力资源服务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鼓励职业院校增设人力资源服务业相关专业。提升民生服务领域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增强服务供需对接能力。

 医疗健康服务。力争总收入达92亿元,年均增速达11%。推动医疗康养融合创新发展,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遂宁研究中心,培育发展智慧医疗等新业态。推动我市基因检测实验室建设。推进遂宁市老年养护院和遂宁市中心医院健康服务产业基地建设。

 教育体育服务。力争体育产业总规模达50亿元,年均增速达12.5%。加快四川文轩职业学院大英校区建设。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办好龙舟赛、马拉松、徒步大会等赛事活动。举办遂宁体育消费节,争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省级体育服务综合体和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生态环保服务。力争生态环保服务增加值达4亿元,年均增速达9.8%。培育和发展专业化、规模化污染治理运营企业。推动发展环保管家、环境第三方监测服务等第三方技术服务。推广PPP模式,发展环保服务总承包等综合环保服务业。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在服务业中的占比。

 三、着力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九大行动计划

  (五)实施服务业“532工程”行动计划。对接全省服务业“三百工程”,规范有序推进全市服务业“532工程”建设,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对纳入省重点项目范围的,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培育壮大服务业企业主体队伍,整合资源,择优培育,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六)实施服务业招大引强行动计划。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提供全要素服务保障,推动大项目大企业落地生根。建立服务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加大服务业重点项目的推介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与潼南区资源共建共享,协同对接产业政策,共同实施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和事项。

  (七)实施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推进质量强市、品牌强市建设,鼓励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四川省天府质量奖”“中华老字号”“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巩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成果。支持社团和企业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订修订,在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启动“城市滨水休闲区服务质量规范国家标准”制定工作。

  (八)实施服务业发展平台提升行动计划。提升发展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引导各地差异化发展服务业主导产业,对省新认定的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强县和农村服务业特色小镇,参照省级奖补标准,结合我市政策给予奖补。加快推进四川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申建工作。

  (九)实施“互联网+服务业”行动计划。促进数字经济新业态有序发展,推动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打造一批互联网服务平台、众创空间创新平台。建立完善“互联网+服务业”重点企业清单,提升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水平。

 (十)实施制造业主辅分离行动计划。支持制造业企业进行主辅分离,成立相应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推动食品加工、化工等重点行业加快分离仓储、运输和物流,组建专业物流运输公司。鼓励制造业企业对老厂房、旧厂区改造,成立相应服务公司。加快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示范区,鼓励服务性制造进园区、进企业。

 (十一)实施特色街区建设提升行动计划。支持打造市河东新区五彩之心步行街、安居时光里文旅商业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引导鼓励中心商业区步行街等特色商业街区(步行街、美食街)改造提升。积极参与全省步行街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打造1-2条特色鲜明、具有浓郁商业氛围和历史文化特色的步行街。加快建设市中心城区美丽街道。

 (十二)实施服务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打造1-2个特色商圈,鼓励企业开展各种促销活动。支持发展“小店经济”“24小时便利店”,完成船山区遂州商场(董家巷)夜晚经济区、市河东新区金科仁里水乡夜经济集聚区、遂宁经开区1958文化创意园夜间购物街区、遂宁高新区遂宁往事里时尚网红商业街区等“夜景”地标建设工程。按规定开展“遂宁名店”等评选活动,打造特色餐饮,弘扬美食文化。

 (十三)实施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行动计划。规划建设遂宁高新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核心区。推进安居机场、航空产业园、遂宁高新站、遂宁国际会展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与成都、重庆、湛江、钦州、北海等国家物流枢纽和港口城市的对接合作。

  四、强化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支撑

  (十四)加大改革力度。落实国家放宽服务业准入政策。加大商事制度改革领域“放管服”工作力度。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服务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推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设。依法依规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围。

  (十五)强化财政扶持。市、县(市、区)、市直园区根据财政承受能力,设立专项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重点行业发展。严格落实已出台的服务业领域普惠扶持政策,按规定对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工作成效显著的县(市、区)、市直园区予以奖补。

 (十六)保障用地需求。保障服务业项目用地供给,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服务业项目,可划拨供应。鼓励以租赁等多种方式向服务业项目供应土地。物流用地出让价格参照所在区域工业用地价格。市、县(市、区)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列入市级服务业相关规划的服务业重点聚集区、重点项目倾斜。

 (十七)拓宽融资渠道。充分运用财政金融互动政策,支持优质服务业企业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支持企业以资产证券化融资等手段获得发展所需资金。加大保障性服务业信贷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加大对受疫情影响、市场化融资有困难的企业和单位的信贷支持力度。

 (十八)落实税费政策。全面落实中央、省关于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确保援企稳岗政策落地。对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对鼓励类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相关优惠政策收取。

 (十九)增强人才支撑。建立完善高端服务业人才、新兴服务业领域紧缺人才引进培育机制,推行“遂州英才卡”综合服务。支持市内高校、职业学校加强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充实服务业领域干部储备。成立遂宁市现代服务业咨询委员会。

 (二十)加强统计监测。进一步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市直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明确承担统计工作职能的机构和开展统计工作的人员,提升统计监测工作水平。按照行业主管部门主导、政府统计部门指导协作的原则,在2020年底前建立和完善统计监测体系,做好“4+6”现代服务业体系和新经济统计监测工作。

  (二十一)强化统筹推进。各县(市、区)、市直园区要细化工作措施和目标任务,合理安排政策落实和工作推进所需资金。市直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产业培育方案,出台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建立市领导联系指导“4+6”重点产业推进机制,适时开展绩效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工作成果。


集团公众号

 

联系地址:四川省遂宁高新区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西部铁路物流园

联系电话:0825-3106698  传真:0825-3106698

Copyright © 2022 四川威斯腾物流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蜀ICP备2021003246号

联系地址:四川省遂宁高新区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西部铁路物流园

联系电话:0825-3106698  传真:0825-3106698

Copyright © 2020 四川威斯腾物流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蜀ICP备11025847号-1

扫码关注集团微信

固定资产经营

点击这bai里给我发消息

物流一体化运营

点击这bai里给我发消息

会展经营

点击这bai里给我发消息

人才招聘

点击这bai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